扫描以上二维码,关注文物网,获取最新文博收藏艺术资讯。
记住密码
尊与彝一样,原是成组礼器的共称,后来专指青铜器群中礼器中的酒器。早期尊的基本造型是侈口,长颈,圆腹或方腹,高圈足,后来逐渐发生变化。宝鸡地区出土的各种酒尊门类齐全,从侈口、长颈、圆腹带圈足的尊到各种牺尊,几乎涉及到酒尊造型的方方面面。如以天上飞的鸟为形象的各类鸟尊,以地方跑的牛、羊、虎、象、豕、马为形象的各类兽尊。1988年冬,宝鸡郊区的茹家庄又发现了以水中鱼为题材的鱼尊。至此,青铜酒尊的造型基本...
这件人面铜钺1966年出土于山东益都苏埠屯一号大墓,现藏山东省博物馆。同出的人面钺共有两件,这是其中铸有铭文的一件,钺长32.7厘米,刃宽34.5厘米,肩宽23.3厘米,钺身作镂空人面纹,眉、瞳、鼻突起,狰狞可怖。刃角外侈,在正背两面的人面形口部的两侧,各有一个“亚醜”铭记,铭文左为正写,右为反书,因此,该人面铜钺又叫亚醜钺。 钺是由斧发展而来的,钺除了其实际用途为兵器和刑罚器外,还有其特殊...
这件蛙饰铜矛通长17厘米,出土于云南省晋宁石寨山,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古代青铜器(尤其是古滇国青铜器)上的动物装饰很多,动物形象以大、中型动物较多,如虎、牛、豹、羊、狼、鹿、马、猪 … 这件蛙饰铜矛通长17厘米,出土于云南省晋宁石寨山,现藏于云南省博物馆。 云南省古代青铜器(尤其是古滇国青铜器)上的动物装饰很多,动物形象以大、中型动物较多,如虎、牛、豹、羊、狼、鹿、马、猪...
这件编钟通体鎏金,金碧辉煌,其重达28.2公斤。体腔呈圆鼓状,下口平齐,仿自周代镈钟。平舞上设龙纹钮,精雕细刻,格外传神,每排枚之间为八卦纹,鼓部有一圈八个大而扁平的音枚,一面钲部为楷书“康熙五十四年制”,另一面钲部为楷书“蕤宾”,铭文外均有长方框,上置八卦形凸枚。此器制作之精丽、器型之规整、造型之大气,无不显示出庄严、华贵的皇家风范。
吉林收藏家杨志彬先生酷爱铜镜收藏,收藏铜镜400余面,近日将精选出的200余面编辑成书准备出版,嘱我为其作序。 纵观近几年铜镜市场,战国、汉代、唐代铜鉴似乎得到了人们较大的推崇,人们也给予了更多的关注,其他朝代的铜镜,相比之下人们似乎关注较少。翻看近几年手头上的拍卖图录,拍卖场的每一面铜镜基本上都保存完好,都可算是铜镜中的精品,有些甚至可谓价值连城,但同时价格也贵得离奇,使广大铜镜收藏爱好者...
大明嘉靖“错”字大铁钟, 悬挂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着“江南第一祠”美誉的安徽省绩溪县龙川村的胡氏宗祠的左厢里。有人曾撰文这样介绍“绩溪县”:中国所有经商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胡雪岩;中国所有读书的人,都知道一个名字——胡适;中国所有当今的人,都知道自己国家的最高领导人——胡锦涛。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中国人都知道的是,胡雪岩、胡适、胡锦涛,他们都来自同一个地方——神奇的安徽省绩溪县。而大明嘉靖...
商亚鸟出戟觚高26.5厘米,口径15厘米,底径8厘米。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该觚喇叭口,腰和下部均有出戟装饰,圈足。器型高挑细长,中部明显收缩,具有商代后期铜觚的明显特征。觚身有许多精细的纹饰,从上至下分为四层:颈部饰以该时代流行的蕉叶纹;颈下端饰蛇纹,蛇头部宽大,眼睛突出,此种纹饰流行于商代中晚期和春秋战国时期;腰部及以下分饰两层兽面纹,显示出礼器所特有的高贵。底部有图形铭文,释为“亚鸟”...
玩赏海黄的人,都绕不过一个问题:如何辨识海黄与越黄的区别? 海黄,海南黄花梨之谓;越黄,越南黄花梨之称。由于两者长在气候相同、地理相近的同纬度地区,材质、纹理、香气很接近。但大部分好辨识,有些则到了比孙悟空与六耳猴还难辨识,愣是观世音菩萨也被难倒的地步。海黄,现在学术界比较认同的,学名称“降香黄檀”,因为它有一种中医里称为“降香”的味道,连泰斗王世襄也认为,这个称呼最合适。越黄,有的人则...
在一般圈外人眼里,提到明清古典家具都会认为是那种“紫檀、雕花、厚重的”器物,实际上,明式的黄花梨木家具才是中国古典家具中的上乘之作。明朝是中国汉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高峰、极致状态,而当时“官本位”的社会现状又注定了有钱阶层大多数是文人们,他们将自己的文人喜好、理想和遵循的规则都灌注到了家具设计和制造中。而素雅的黄花梨被当时文人们推崇到了最高地位,简洁、轻灵、注重线条感的素面黄花梨家具就从此达到了最高成...
我国很早就有使用名贵木材的传统。以当前业界推崇的珍贵树种——紫檀木为例,我国古代认识和使用紫檀木始于东汉末期,晋代崔豹所著《古今注》中有记载,时称“紫檀木,出扶南,色紫,亦谓之紫檀。”到了明代,此木为皇家所重视,开始大规模采伐。由于紫檀木数量稀少,很快将国内檀木采光,随后即派官向外采办。 紫檀主要产于南洋群岛,我国广东、广西、云南也有少数生长,约800年方能成材,久转变为黑紫或深紫色。明...
一直以来,明清家具因为用料考究、做工精细、文化底蕴十足等因素而成为中国古代家具的顶峰之作。数百年来,无论是朝代更迭还是战火频起,明清家具一直都是家具收藏者的最爱。 此外,不得不提的是,这些家具生产过程中不适用一钉一铆的“榫卯”接合方式,更是让世人赞叹。而且,由于制作这些家具所选用的都是数百年来最为名贵的几种木材——黄花梨、紫檀等,这些木材不仅价格不菲,甚至还可以历经数百年而不涨裂、不变形...
中式装修日渐火热,红木家具无疑成为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元素。有关专家认为“并不是所有的红木家具都值得收藏,要综合考量家具的结构、做工以及是否传承有序等因素。”而质量优良的红木家具无疑能够满足消费者的要求,良好的包修包退政策则使得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各种材质或造型的家具。 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红木家具的风格千姿百态,在浩瀚的红木产品中,一位藏友的实力毕竟有限。消费者期待红木品牌推出退换...
在中国,人与自然永恒地在对话,两种力量在不停地较量,以寻求必须的平衡并作为生存的基础。中国人在思想上追求平衡,在日常生活亦然。在某些情况下,为了落实平衡的概念而达至极端的修饰,如阴阳成对的桌子便是一例。 在日常生活的世界,为求静化自然的能量,凭藉的是由物质主义及神秘感而建立的信仰系统及生活方式。在中国,较其他地方尤甚,人要驯服经常敌对的自然:以无与伦比的建造力量来防范洪水成灾、克服地理阻...
原石是僵硬的,冰冷的,没有生命的,但原石在艺术家眼里,尤其是玉雕大师眼里,却是通透的,鲜活的,他们从石头中看出了生命,看到了自己,看到了中国文化的大智慧,于尺山寸水之间感受宇宙天地的广阔,体会中国传承千年的文化精髓。究其因果,玉为石之美者,而美如何体现,需要意境,便引出玉雕作品意境内蕴之谈。 关于中国玉雕所展现的意境内蕴,从以下八个方面来简单的阐述:形神兼备、灵动之趣、含蓄隐忍、小中见大...
打开厚重的中华文化史,玉文化犹如一本古朴的线装书,墨香四溢。它以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底蕴,汇人文之精美、容历史之精华、纳艺术之精髓而博大精深,独具魅力,被誉为“东方艺术”,在中国文化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中华玉文化在中原,中原玉文化集中在南阳,最为著名的是南阳的独山玉,玉石资源丰富,质地优良,历史悠久,在距今七八千年前就有了玉器。在裴李岗文化的遗址中如,河南新郑裴李...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